湘政简准字〔2019〕24号
国 资 简 报
2021年 第23期
湖南省国资委 2021年6月21日
【工作简讯】
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纲领性文件
——解读《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1年3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后第一个区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中部地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对国资国企系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助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件稿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湖广熟,天下足”、“中部畅,全国通”。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6省,以10.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6.6%的常住人口、30.1%的粮食产量、21.9%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全国“四大板块”中的重要一极,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重大政策文件。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意见》,再次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
关于基本框架。《意见》由8个部分(25条)构成,采用“1+5+2”的形式。第一大板块主要阐述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大板块为主要内容,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明确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三大板块主要阐述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内容。关于功能定位。《意见》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三基地、一枢纽”,即“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关于发展方向。《意见》明确“六个着力”,即“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二、准确理解把握新政策和新机遇
《意见》在要素保障、产业升级、区域协同、绿色转型、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等六个方面释放了诸多政策红利。
1.要素保障红利。土地政策方面,第4条明确,“适当增加中部地区承接制造业转移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第22条明确,“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跨区域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资金支持方面,第23条明确,“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政策,对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现行规定免征关税。”人才保障方面,第22条明确,“允许中央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按有关规定在中部地区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
2.产业升级红利。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第3条明确,“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京广沿线建设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承接制造业转移方面,第4条明确,“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新兴产业转移,重点承接产业链关键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第5条明确,“加快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建设中部地区技术交易市场联盟。”
3.区域协同红利。城乡融合方面,第8条明确,“支持长株潭等都市圈建设。增强长沙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衡阳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农业现代化方面,第10条明确,“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省际协作方面,第11条明确,“建立健全中部地区省际合作机制。”
4.绿色转型红利。生态安全方面,第12条明确,“建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洞庭湖等湖泊保护和治理。建设湘江等河流生态走廊。”环境保护方面,第13条明确,“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绿色发展方面,第14条明确,“支持新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园区。支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
5.改革开放红利。开放通道建设方面,第15条明确,“全面开工呼南纵向高速铁路通道中部段,加快沿江、厦渝横向高速铁路通道中部段建设。实施湘江航道整治工程。继续实施省际高速公路连通工程。”打造开放平台方面,第16条明确,“高标准建设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建成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充分发挥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第17条明确,“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
6.民生改善红利。公共服务方面,第19条明确,“部属高校招生指标增量向中部地区倾斜,支持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外著名高校在中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支持建设若干区域医疗中心。”社会治理方面,第20条明确,“建设区域应急救援平台和区域保障中心,提高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和调配能力。”
三、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在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中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1.以更大的力度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发挥好顶梁柱作用。围绕长江、京广沿线和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战新产业。利用工业企业技改综合奖补政策,加大技改和数字化转型投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国家支持湘南湘西承接新兴产业转移重大机遇,抓好先进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加快企业“入园”,努力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发挥好国家队作用。发挥政策和资金优势,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引进央企人才来湘兼职,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领军企业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安徽、湖北等创新资源丰富的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中发挥好排头兵作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整合全省一湖四水港口资源,形成水运大通道。以黄花机场为龙头,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采取“抱团出海”等方式,重点支持装备制造、建筑、能源、交通、采矿、水利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省基础设施建设。
2.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紧扣“三基地、一枢纽”的功能定位,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打造粮食生产基地方面,重点提升粮油肉供应保障能力,以现代农业集团、粮食集团为平台,向粮食、菜籽油收储加工配送一体化、肉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方向拓展。在打造能源原材料基地方面,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盐化工等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在打造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重点推进监管企业在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前瞻性布局、精准化施策。在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方面,铁路方面,轨道交通集团可以积极参与呼南、沿江、厦渝高速铁路通道中部段建设,以及省内铁路网络建设;高速公路方面,高速集团可以积极承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建设和省际高速公路连通工程;航空方面,机场集团可以依托黄花机场,拓展完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内的客货航线,助推长沙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航空枢纽;水运方面,湘水集团可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积极参与实施湘江航道整治工程。
3.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系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在“十四五”规划中谋划一批生态环保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开展大气、水、土壤、危废、矿山、港口、噪声等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绿色化发展。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大企业环保技改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组建省环保集团,大力发展环境治理业务。布局一批固废处理、垃圾焚烧、生物处理等循环经济项目,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和运营。
4.以更大的力度担当民生保障社会责任。进一步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切实提升粮食、能源、医疗物资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和质量,确保高速、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安全畅通。加强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意见》提出,支持中部地区建设若干区域医疗中心,鼓励国内外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监管企业要抢抓机遇,加强对接合作,积极参与相关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
(省国资委研究室)
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
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送:委领导。
发:委机关各处室,省属监管企业,市州国资委。
编发:省国资委办公室 编辑:朱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