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湖南国企改革发展成就报告

湖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gzw.hunan.gov.cn 时间:2013年01月30日 10:44 【字体: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承建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创下4项世界第一;

  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落户中联重科;

  华天把分店开到法国巴黎……

  伴随着改革重组的大潮,湖南国企数量越来越少,但竞争力越来越强,已成为各领域各行业的领跑者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最近5年,湖南省属国有企业致力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企发展改革、对外开放合作、国资监管体系建立等方面成效显著,其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成为富民强省中坚力量。

  利润突破百亿元 国企实力整体提升

  5年来,省属监管企业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整体效益提升。2012年,25家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07.7亿元,增长6%;实现利税259.84亿元,增长4.76%;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截至2011年底,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777亿元,是2007年底的2.01倍;近几年省属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平均达到106%以上。

  优势企业加速发展。5年间,省属监管企业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新增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联重科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唯一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7位;省建工集团连续13年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海利集团获批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天集团将高星级酒店开到巴黎;中联重科、华菱钢铁、湖南有色、建工集团4户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5户企业进入省内企业100强。湖南有色与五矿有色板块整合而成的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现已成为我省第一家千亿元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约40%的增速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钢铁、有色、机电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监管企业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5%左右。湘电集团建立国内唯一的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及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株硬集团“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湘煤华磊光电填补我省LED外延芯片生产空白,技术与装备竞争力处于全国同行前3强;湘投金天科技在钛材精加工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成果6项,取得主要成果和专利30余项等。

  国企改革扎实推进 25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目前,省属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面上工作已全面完成,关闭破产(注销)企业471户,转制搞活110户,主辅分离辅业改制276户,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119个,中央下放和省属关闭破产独立矿山企业留守机构移交79个,涉及职工(含离退休人员)50万人。

  改革大大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全省先后组建了湖南有色控股集团、湘煤集团、金鑫黄金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资产、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主体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通过重组、整合,引进战略投资者,一批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壮大。通过盘活存量,转换机制,一批中小型国有企业重焕生机与活力。韶峰水泥、金信化工、中钢衡重等通过改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国企改革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专门政策,解决原国企职工养老保险的接续问题;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原国企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问题。按政策对近35万国企职工调整理顺了劳动合同关系,共安排约25万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就业率达70%左右。推动关闭破产独立矿山企业及工业企业留守机构移交地方管理,涉及服务对象近30万人。着力解决企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省属和市州国有企业46个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4.5万户安置住房正在建设当中。

  引进2000多亿元央企资金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推进省属监管企业积极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谋求省属国企创新发展。

  不断深化央企对接合作,湖南成为中央企业投资最为密集、与央企合作最为密切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我省共与央企对接项目超过300个,与30多户央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央企到位资金2000多亿元。

  与央企对接合作,有力促进了我省国企改革发展。中国五矿、中铝、中盐等一批央企参与省属国企改革,中国五矿将有色板块总部搬迁湖南;二十三冶、湖铁、株化、衡冶、湘维、韶峰等一批企业迅速走出了困境;引进华润、中船、中国五矿、中国诚通等央企与优势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促进了华菱集团、湖南有色、泰格林纸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

  与央企对接合作,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进南方水泥项目,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1800万吨,约占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50%;引进中航工业在湘建设长株潭航空城,中航科工建设湖南航天城,中国电子信息建设长沙软件园,中国南车在湘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千亿元产业集群等,拓展了我省产业发展空间;中央5大发电企业在我省投资新建电站或增加发电机组,为我省新增供电能力超过500万千瓦,中建、中铁建、中交等在我省建设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立交桥、城市隧道、港口和沿江风光带等项目,改善了我省能源不足和基础设施较薄弱的局面;引进中国医药的长沙金霞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招商局物流长沙分发中心项目、中国电子信息长沙软件园等现代物流和电子信息项目,积极推进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步伐。

  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促进国企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中联重科成功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100%股权,形成了统一的全球研发中心、市场规划、物流采购、国际营销等;湘电集团引进美国铁姆肯公司、美国莱特工程技术公司,非晶态电机、电控、节能电机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华菱集团低成本收购澳大利亚FMG公司17.4%股权,不仅为钢铁主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获得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股权账面浮盈。中联重科在省内率先实现“A+H”股上市,启动美元债项目,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先首发境外美元债券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平台。

< img src=""/>

近5年湖南国企改革发展成就报告

656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