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起来“摘桃子”,原是一句俚语,是说要想摘到长在树尖上的日照充足而又大又甜的桃子,躺着不行、坐着不行、站着不行、踮着脚还是不行,必须要跳起来才能做到。
瞄准行业先进指标,把标杆比作“桃子”,涟钢棒带材厂棒一车间丙作业区轧钢班合众人之力,汇众人之行,积极开展班组对标竞赛活动,通过努力“跳高”,终于摘到了甜美的 “大桃子”,今年5月-11月,轧丙班轧制中废、定尺率、加热炉燃耗、成材率四项重点指标连续7个月达到公司标杆,并四次被评为公司对标先进班组。
“摘桃子”的勇气
跳起来摘桃子,首先要有“跳起来”的主动意识和不怕“跌倒”气魄和胆识。面对果实累累的桃树,如果没有知难而上“跳一跳”的勇气,而只是在树下望“桃”兴叹,或埋怨树长得太高而不想办法去摘,结果只能是看着别人摘走桃子。
过去,棒带材厂有少数职工抱怨:“我们老线是被公司遗忘的角落,收入总是最低。”“年年挖潜,棒材已没有潜力可挖了。”
面对这些怨言,棒带材厂新任厂长严立新指明症结:“我们必须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依靠改善绩效、完成指标,降低成本来提升我们的工资收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处境”。
两眼向内挖掘潜力,棒一车间丙作业区轧钢班率先响应,从5月份开始,开展班组对标竞赛活动。
轧丙班正、副班长陶太山、彭锋通过相关数据分析,瞄准了萍钢、唐钢等行业先进指标,同时又到标准化作业推行较早的棒二车间学习、借鉴他们标准化操作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了本班组的四个对标指标,分别是轧制中废11支、电耗64kwh/t、定尺率98.7%、成材率97.7%。达标以后再逐月将标杆提高。
目标一出,就有人嘘唏:“莫要吹肥皂泡泡哦”。憨厚的陶太山睁着铜钱似的大眼睛,逐个审视着班员,似在征询意见,更似在打气。精明的彭锋则在一旁解说:“对标,就是要把目标紧紧盯住同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同行的差距,从而指明工作的总体方向。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我们不自我加压,不向高标准看齐,不来点弯道超越,我们永远拿不到高绩效。”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我们平日里在卡拉OK厅最喜欢吼的《爱拼才会赢》,不就是告诉我们“谁敢拼,谁就会赢?”成功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我们的工资收入是靠一串串‘敢想敢干’的音符奏出来的”彭锋接着说。
“摘桃子”的技术和本领
要想摘到好桃子,仅靠一腔热情还不行,还取决于“跳”的高度,必须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弹跳能力。为此轧丙班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把岗位操作的各种标准化要求内化成为自觉行动。
陶太山、彭锋和毛康益、张永辉等几个班组骨干,每天都提前40分钟到生产现场了解上一班的生产情况;开好班前会,下达当天轧制任务,合理安排配置班员;提前10分钟进入生产现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红样工李波则关注好飞剪切头长度和倍尺情况,尽量配合班员在接班检查的停轧时间段完成换辊换槽,进出口导卫的更换及相关设备维护工作,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作业率做好准备。
轧丙班出台一个公约:严格按标准化操作组织生产,加强对岗位故障和责任中废的考核力度,岗位故障按4元/分钟、责任中废按100元/支考核,落实到岗位工个人,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全月无责任中废的岗位工按200元/人进行奖励,确保最大限度减少轧制责任中废。
他们还安排专人负责,对电耗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关注,对停轧期间的轧机不停、地辊空转等消耗电能的现象进行严格考核,同时配合厂内能源小组进行生产现场的所有检查,最大限度地做到节约用电。
5月底,轧丙班生产全线飘红,轧制中废、定尺率、成材率、电耗4项指标全部达标,尤其轧制中废降低至8支,比标杆还低3支,工资收入也提高了,大家欢欣鼓舞。为乘胜追击,在制定6月份指标时将中废调到了7支,虽然有少数班员感觉“亚历山大”,但在班长的鼓励下,大家仍是卯足了干劲准备再次拼搏一下。
6月前几天生产还不错,大伙感觉有了初步的信心,然而6月6日中班,8#机突然废钢,处理完废钢后大家都是汗流浃背,检查发现是8#连接杆断了,大伙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觉得废钢的责任不是属于自己的。但是作业长李能文告诉陶太山,轧线连接杆故障和3#飞剪处的废钢都是属于轧制废钢。
这无疑是当头一棒。得到消息的班员脾气立即随着气温一起上升:“还让我们怎么活啊?”。
陶太山赶紧给大家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针对前几个月8#、9#机中废较多的情况,主动担当重担,自己和彭锋,除了带班外,轮流承包8#、9#机,出了中废,按200元/支加倍考核。
加强了责任心,大家既分工又协作,全力配合完成每天的轧制任务。大家还养成了日总结、日分析、日对比、日反思的工作制度,针对问题和不足,查找原因,不断改进完善。在大家的努力下,6月份,该班中废仅4支,全面超额完成了厂下达的任务。
“摘桃子”的反思和总结
高挂枝头的桃子,有的人跳一次就顺利地摘到了手,但更多的人则需要经过反复的尝试和努力。
班组对标活动中要实现梦寐以求的目标,除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外,同样必须不断反思,善于总结,轧丙班亦不例外。
经过7个月的实践和摸索,轧丙班将对标活动总结分三步,进行过程控制与提升。第一步是收集必要的数据。收集本班对标指标所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自我分析,查看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发现改善的机会在哪里,筛选交换信息。第二步,分析业绩差距数据,确立标杆。先后到兄弟单位进行对标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形成“别人能行,我们也能行”的观念。第三步,持续进行对标管理活动。当标杆被刷新后,要确立新的标杆。
7个月的对标实践中,轧丙班涌现了不少精心操作、勤学好问、技术高强的岗位明星,在厂内每个月名额有限的岗位明星评比中,独占了棒一线4个月的名额,4次被评为成本贡献最佳单位。11月份,丙作业区轧材24352吨,成材率97.95%,定尺率98.68%,轧制中废4.5支,全年累计产量居全厂最高,再次刷新标杆,成为棒一线各项指标的佼佼者。
通过7个月的尝试,轧丙班还养成了日总结、日分析、日对比、日反思的工作制度,在每天的班前会上通报昨天生产情况,指标完成情况及考核情况,全班每一个员工都对每天指标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数。同时督促全班员工针对不足,查找原因,不断完善对标措施,各项对标指标持续改善。
目前班组对标活动已逐渐在棒带材厂开花结果,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那个最大、最红、味道最鲜美的桃子一定能够落在“跳高摘桃”者的篮子里。